Monday, June 02, 2014

愛是這樣傻——兩個解不開的心結



過去一星期,翻開報章,在港聞版和娛樂版,發現了兩大個解不開的心結。


第一個心結,姓李。星期四早上,全港報章的娛樂版頭條,都刊登了彭順和李心潔夫婦二人的聯合聲明。記性不俗(兼且十分八卦)的朋友瞥見新聞,就想起五年多前哄動一時的倪震偷食事件。於是連夜搜尋當年倪周二人的公開信,跟本周新鮮出爐的聯合聲明加以比對,最後感嘆:「彭順和李心潔這份聲明,沒有『結構性中年危機』、『我的伴侶絕對犯得起這個錯誤』等金句,只有『難過是因為有愛』、『感情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』這些順嫂和三姑都講厭了的陳腔濫調……好悶囉!」

「偷食事件」是有點悶,卻引來全城關注。媒體每日緊貼進展,不單問勻娛圈中人,更加直擊大馬,拍攝李心潔一臉倦容,捕捉彭順捽手機的神態。媒體打鑼打鼓,於是全城議論,紛紛責打——王迪詩直指,彭順本身賤格,但「連遮掩都懶得」、「要錫就錫」,就證明他是「極品狗公」;郭富城表示自己「個心覺得唔舒服」,希望男方承擔責任;網友們有的非常激動(「成世人流流長,總會愛上幾個人渣!」),有的非常非常非常激動(「賤男人!虧心潔連做繼母都不介意!」)總之希望女主角早日認清賤男真面目,慧劍斬情絲,免受傷害。

彭順是不是賤男?李心潔是不是傻女?與有婦之夫當眾親熱的嫩模,又是不是早有預謀,另有居心?這些問題,相信娛記為了全港百姓(的八卦心理)着想,會繼續孜孜不倦,努力作答。但作為事不關己的旁觀者,對待這宗「偷食事件」,我們除了聲討賤男,摑醒傻女,鞭撻第三者,還有沒有其他事可以做?若說大眾媒介每天都致力點醒平民,教化眾生,那麼這星期在媒體上映的這堂「愛情課」,我們又有何得着?

這幾天,我再三細讀那份不過爾爾的「聯合聲明」,發現上面那個「講到爛」的中文大字——「愛」——仍然值得用紅筆圈起,細細再講。

愛裏充滿分岔口

什麼是「愛」?一百個人,可能有一百種不同答案。聲明上面寫着,「我們終於慢慢學習到婚姻並非只是王子和公主的結合,然後一輩子無憂無慮的幸福。」看似是輕描淡寫、陳腔濫調,但真正能夠明白並且實踐的人,又有多少?德國社會學大師Ulrich Beck多年前出版The Normal Chaos of Love一書,顧名思義地指出「愛」,從來沒有正軌。「一見鍾情」可能是起點,「白頭到老」或許是終點,但兩者之間,許多時候不止「婚姻」這條康莊大道,而是岔口處處,歧路滿佈——曖昧、戀人未滿、劈腿、小三、分居、離婚、同性戀……要認識「愛」,不單要看它的正常形態,更要明白它時而變形,時而流動,形態並不統一,成分並不單純。

「愛」不單純,很多時候更關乎心結。這些心結,大眾和媒體固然好奇,但要實質解開,卻十分困難。(李心潔在)聲明上面說,「沒有愛或許就容易處理了。」對於這句話,群眾不以為然,紛紛為李高呼不值,認為她執迷不悔,被賤男玩弄於鼓掌之中。這是事實嗎?當然沒有人能下定論。這兩天重溫李心潔在《最佳女主角》節目上接受黎芷珊訪問,在談及丈夫的重要性時,她坦言彭好像自己的心理醫生,治療了自己的情緒問題;在提到自己為何願意當繼母,照顧女兒時,李更有感而發地說:「原來愛一個人,心的闊度是可以無窮無盡的。」

旁人現在聽起來,當然覺得李心潔是傻女,被騙也懵然不知。但誰又能輕言否認她感受到的,不是愛?「愛」這個字,關乎記憶,勾住心結,往往由當事人自行定義,外人永遠難以介入,更遑論要否定別人的「愛」——哪怕你認為這個結、這份愛,甚至是無止境的「等待」,是多麼多麼的傻。

不過說實話,這種娛樂版花邊新聞,沒錯是引人入勝,惹人熱論,但最後結果,通常沒多少人在乎。譬如說,五年多前倪震與周慧敏分手、復合、結婚,全城爭相哄動,個個心結重重,但之後的故事呢?兩人現在感情如何?幸不幸福?沒有人想知。藝人心結、偷食疑團,解開與否,到最後其實無關痛癢。

堅持二十五年的傻瓜

但另一個心結,廿五年來卻一直教港人頭皮發癢,內心作痛。

這個心結,每年五、六月交界,在大眾媒介的版面,以及全港市民的心底,自會準時現身。一直以來,「六四」作為心結,纏繞港人腦海,更觸發大眾行動——於是,每年夏天總有一個晚上,天后與銅鑼灣站會擠滿一個又一個的黑衣人,水泄不通;也於是,維園裏面盡是一張又一張神情肅穆的香港臉孔,矢志不移,舉起燭光,期望讓遠在北方,舉目張望的逞兇者知道,仍然有這麼的一群傻瓜,恁地堅持,不願遺忘。「六四」這個心結,香港人解不開,更一直堅持,在運動得以平反之前,永不解開。

到近幾年,有人開始質疑,甚至揚言要解開這個集體心結——高達斌說,六四事件是「歷史悲劇」,但清場決定卻是「決斷、英明、當機立斷」……好的,這種陳腔濫調,歷年來已被重複過許多遍,有腦之人,大概毋須再理。但與此同時,我們也不能忽略,有更多年輕人這刻在問:「為何要平反六四?」「香港人為何有此心結?」「如果我心底沒有這個結,又該怎樣?」

因為愛 所以痛

我的答案十分簡單,李心潔和香港人的心結,都來自同一個字——「愛」。聽起來十分矯情?也許是。但在氾濫的情感背後,我們亦要認清楚這個結、這份愛背後的兩種特質。

一、愛有許多可能。

正如上面所述,關係上的「愛」永遠是眾數,香港人既對六四有心結,而那份愛的對象,同樣並不單一:它可以是「愛祖國」、「愛學生」,也可以是「愛香港」、「愛民主」、「愛自由」。香港人可以對六四有同一樣的着緊,但每個人心裏可以有一百樣不同的理由,沒有哪一個理由比另一個更加正規,更加高尚,因為心結的形態永遠不統一,成分也並不單純。

二、愛有許多方法。

就如李心潔親身示範一樣,「愛」的闊度永遠因人而異,每個人對「愛」的反應,亦可以有所出入。對「六四」有心結,可以如昔日般聚集維園,跟從李卓人與蔡耀昌的腔調,吶喊「建—設—民—主—中—國—」的口號;也可以聽從本土派呼籲,在維港對岸另起爐灶「對着幹」,堅持「打倒共產黨才是悼念六四的唯一目標」。別人的心結,他者絕對毋須否定——哪怕你認為這個結、這份愛,甚至是無止境的「等待」,是多麼多麼的傻。

六四二十五。願有心人擇善固執,堅持將這個解不開的心結,傳下去,講下去。


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20140601.果欄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