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ne 16, 2014

用菲林,認真定格每一刻



文:阿果
圖:香港電台

香港人喜不喜歡攝影?答案,明顯是肯定的。

出入K房,我們會點唱陳奕迅的《沙龍》,拼命「捉緊生命濃度,坦白流露感情和態度」;到餐廳吃飯,每逢上菜,我們不介意餓壞肚子,讓「手機先吃」;到紅館看騷,我們會甘願冒(累壞雙手的風)險,長期舉起手機,眼睛緊盯螢幕;到外地旅行,我們未出發先興奮,必定跟最受歡迎的香港景點——機場顯示板——先行合照,公諸同好……時刻記錄生活瑣碎的香港人,豈不是最為熱衷攝影的一群?

好了,那香港人為何特別「鍾情」攝影?仔細推敲,大概可以歸納出兩個原因。

第一,純粹分享。試回想一下,在餐桌上、紅館內、旅途中,大家趕忙拍照之後的下一個動作,究竟是什麼?不就是檢查(自己的樣子)、修改,然後上載,與家人、朋友,甚至陌生人分享?現代人熱衷拍照,全因每個人心底裡,都埋藏著分享的需要,又或慾望。

第二,求安全感。香港人有眼睛,有腦袋,但經常埋怨視力有限,記性欠佳,唯有旨意攝影,拍照存檔,時刻定格,留住瞬間,妄想永恆。我們連自己的記憶系統也不相信,反而將相機裡頭的記憶卡視為安全感的來源,彷彿一旦遺失記憶卡,我們腦海裡僅存的記憶,亦告失去。

既滿足我們分享的慾望,又填補現代人安全感之不足……攝影似乎已經連繫普羅大眾的生活軌跡,不可分割。然而,這種攝影態度其實有沒有問題?我們用相機(或手機)的快門代替眼睛,以發光屏幕的凝視取代置身現場的感官,這種行為又是否有點兒病態?將眼前所見的美景統統攝下,與摯愛親朋分享,固然是一件美事,但當分享成為習慣,上載變成反射動作,作為攝影師,我們究竟是因為感動而拍照、分享,還是純粹為分享而拍照(然後為著節節上升的「讚好」數目而暗自感動)?

科技,無疑是拉近了普羅百姓與攝影之間的距離,但與此同時,它亦令大眾難再欣賞真正的攝影。何謂真正的攝影?是動用貴重的器材,還是倚賴高超的技術?都不是。更重要的,是攝影者的態度——究竟是否夠認真?按動快門一刻,他的腦袋是否在轉動?然而,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,拍照後可即時翻看,拍得不好就立即刪除,不斷再試。倘若效果真的不甚理想,也大可以用電腦軟件修改……既然有那麼多挽救的機會,那麼回到最初,按快門的一刻,似乎根本毋須過分認真。

熱愛攝影的中五學生Michael從不相信「認真你就輸了」。平日機不離身的他是聯校攝影學會的成員,卻是當中的異數——因為他喜歡菲林。在他眼中,傳統的菲林攝影,由上菲林到沖曬一刻,每個步驟雖然都較為麻煩,但這些麻煩,卻令他學懂如何憧憬、期待,從而推動自己用最嚴謹的態度,按動每一次快門,珍惜每一次定格。也許更重要的是,在過程之中,Michael不單思考攝影的意義,更開始尋索自己人生路向——因為人生就如一筒菲林,拍完就要沖曬,不能重拍,更不可PS……我們可以做的,就是認真看待每一格菲林、每一段人生。

為此,Michael走訪前輩攝影師,學習菲林攝影。他知道自己要學習的,不單是技術,更是攝影師對待快門的認真態度。這種態度,也許已經不合時宜,甚至隨著數碼攝影大行其道而漸被淘汰,但Michael相信,這份偏執,絕非不切實際的浪漫情懷,而是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。

「捉緊生命濃度,坦白流露感情和態度」,是《沙龍》歌詞,是攝影意義,更是十七歲年輕人對成長的反思。



香港電台電視節目《十個救港的少年》第九集「拯救.十七歲的照相機」將於6月16日(星期一)晚上7時,在港台電視及亞洲電視本港台播映;港台網站tv.rthk.hk 同步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