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May 30, 2014

不是甚麼是甚麼 / 讀書好訪問



早前接受《讀書好》訪問,從流行文化講「香港人」身分。雜誌剛剛出版。

*

知道自己不是甚麼,
但不知道是甚麼

阿果

談到流行曲與香港人身份的關係,阿果認為單是流行曲的力度不大,受眾在聽流行曲的同時,也會摻合了其他媒介如電影、電視等,所以這個關係,其實是個合力的結果。但無論流行曲,抑或其他流行文化與香港人的身份建立,其實都是個意外:「就以今天我們大唱特唱,奉為「港歌」的《獅子山下》而言,創作者黃霑在當時其實也沒有刻意去形塑甚麼,其他歌曲,甚至其他流行文化的情況也類似。」

但「文本誕生,作者已死」,將視線放回歷史脈絡會更明白:「八十年代後期,不少人舊歌重聽,覺得這些歌有味道,是在講身份的,一直到九十年代頭,就真的開始有意識地講身份,如達明一派的作品和《皇后大道東》這些,但回歸後卻停了下來,一直到近年才再次出現。我甚至覺得,這些音樂創作比那個身份的出現還要遲,是社會先討論,詞人才去回應,而且這些歌在主流樂壇只佔很少比重,得看一些小的創作單位。」

阿果

讀:《讀書好》
果:阿果

讀:如果要你選最能體現香港人身份的流行曲,會是哪一首?
果:如果是現時的香港人身份,我會選My little airport的《美麗新香港》和黃耀明的《太平山下》。《太平山下》很能說明香港人的身份,因為它是在說香港不是些甚麼,不是獅子山下、不是從前的一套,但太平山下又是甚麼呢?又為何是太平山呢?是指香港和九龍的分別嗎?但這些問題,哪怕我翻查明哥和林夕的訪問都沒有答案。當然歌詞也很說明香港現時的狀況,特別是「現在是爛鬥爛」,很能說明香港人的心態。就如現時香港人思考自己的身份時,他會知道自己已經不是從前的一套,也知道自己不是大陸人,但卻不知道香港人是甚麼,很難講定。不同年代的我們都靠「揸住」一些東西去形塑香港人身份,九七前是生活細節,如飲奶茶和菠蘿油,但現在卻很迷茫,未有共識。

至於《美麗新香港》,就是電影《金雞sss》的主題曲,情況也類似,知道這個香港不再是我地頭,但之後的香港、香港人是怎樣?沒有人回答到,也沒有人敢回答。


讀:假如要你為現時這個茫然的香港找一條出路,那會是怎樣?
果:我希望她不會是一個中國城市。因為香港再這樣發展下去,悲觀點想,就真的是一個中國城市,而且大陸的管治方向也似乎是這樣,但我們能做,或希望做到的,就是那一天不要太快來臨。


My little airport《美麗新香港》,黃耀明
《太平山下》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