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anuary 18, 2010

後記/前言: understanding media


你信不信(主流/民間)傳媒?


或者你會說,就算不相信可以輕易捏造事實的報章(今日蘋果日報頭條標題為《看吧 人民在挽手!》,而大公報的則是《狂徒搞騷亂 立會遮打變戰場》),但電視台鏡頭總無法說謊吧,一切都完整地裸裎在面前了。



許多人說,昨晚立法會周圍,很亂。有人噴胡椒噴霧;有人衝防線;有人搶鐵馬;有人講粗口。或者你就在電視前面看著這些畫面,然後開始擔心在現場的朋友起來,就連忙發個短訊,提醒他們,要小心。又或者,你今天一覺醒來,由早晨新聞到晚間新聞,都會看見昨晚那些騷亂畫面。於是你覺得,昨晚立法會周圍,很亂。有人噴胡椒噴霧;有人衝防線;有人搶鐵馬;有人講粗口。


有好些人,特別是社運中人,愛批評主流傳媒,理據有許多,比如是有甚麼重要的新聞被過濾省略,又或者,報道某件事件的手法有問題,扭曲了原來的真相。


昨晚在記者室門外,偷聽TVB記者跟其他行家的對話。他說,一月一日的遊行,他不斷被一些年輕的示威者騷擾。被狂呼CCTVB。碰巧他正正負責採訪抱持跟主流訴求(即普選)不同的示威者,就回首問那些示威者,你為什麼要反TVB,你出來遊行的訴求是什麼。那群年輕人,卻語塞,只是不住用「我鍾意反咪反囉」等搪塞過去。於是記者回應一句:「唔係我唔想比你表達意見,你自己講唔到。」就離去。


某前線記者的0115感想 :「我反對、反感的, 是那些根本不知為什麼要衝就先衝的示威者;那些隨意就煽動他人情緒的領導者;那些借題發揮的抽水友;那些搏出位搏上鏡的低能哩;那些一見警察就覺得自己被迫害的精神病患者; 那些自命公民抗命就妄顧一切的刁民;那些不分是非黑白就批評記者工作的市民……」這篇文章被火速轉載,高登標題為「港女記者無恥言論」


接上,某在場記者作出回應:「星期五晚在禮賓府門前碰到你,以為眼前二千人和平集會可以感動到你.很可惜,從你的臉上已知你不快…… 我起初是在 Iris 你附近,後來在 Cable 鄔海寜附近, 看到的也和樓上 Nicole Wu 看到的差不多,大部份人都很冷靜,理性表達不滿, 一到 12 點9成9人都散晒水,冇響應陳巧文搞事,死都唔走!.可能我跟你位置上不同,看到和感受到的都不同.你的位置較近”憤青”,而我那邊則近普羅大眾,似是剛放工的上班族……我那邊看到的是,大部份人都對記者很好,合作讓開位置供記者拍攝.你可以問 TVB 阿Dik,Cable Cam-man, 我們鏗鏘集的兩隊 crew, 他們說:”你們拍新聞,讓你先。”」


你有什麼感覺呢。你能夠推敲,我之後會說什麼嗎。


請,不要,相信傳媒。又或者應該這樣說,請不要單單相信傳媒。如果你單單看了那短短幾分鐘的片段,看見有人噴胡椒噴霧;有人衝防線;有人搶鐵馬;有人講粗口,就得出昨晚立法會附近很亂,示威者激進的結論。我只能說,你被傳媒蒙騙了。不,不應該用騙,因為這個字指向一種有意識、刻意的謊言,但記者們所作的,不是這樣。攝影師們拍下這些激烈的情況,很正常。因為他們也許也有拍下示威者靜坐載歌載舞,又或者沉默靜坐的片段。新聞報道時間有限,將衝突片段放大,重覆播放,也很正常。難不成播三分鍾靜坐的片段。你固然可以抨撃,說這樣的話他們就是違反了什麼中立客觀的報道原則,但我會反駁說,你選擇完全相信傳媒的報道,是你的愚昧。沒有傳媒可以真正達致中立客觀。要寫/播報道,立場客觀固然可能是考慮因素之一,但此外還有太多其他的因素,比如是,重要性、時間性、引起話題/關注的能力。所有人都無法兼顧這一切。別自言自語說,那麼傳媒本就該有這種責任,作為監察政府的利器,作為人民的喉舌,這有時沒錯,但更多時候它有自己的限制,故此請你不要再短視單一地認為,他們所寫所攝下的就是事實,這些充其量是事實的,一部分。關於這點我已經重覆過太多遍


記住,記者許多時候並非偵探,他們通常作的,並非要偵查事情的真相,而是,像考 UE 的 Practical Skills 一樣,收集各方面的資料,然後就公司的立場,以及自己的直覺判斷,來寫報道。這兩天跟在主流傳媒記者的後面,我有種強烈的感覺:他們就像單車比賽的選手。假若你有留意過單車比賽的話,就該聽過,主車群這三個字。大部分車手都會選擇留於主車群,伺機突圍。若然比賽分多站比賽的話,冠軍選手很可能只曾在某一兩站突圍而出,其餘賽站盡都留於主車群,與其他車手以相同時間一同衝線。記者們,大都守住主車群的原則,不求突圍,只求跟其他人一樣,也就是,不需要齊,但不可漏。於是,才出現那些,一個記者突然往某方向加快腳步,其餘的聞風立時跟上去一如季尾掃貨的師奶。於是,行家們所能搜集的資料都大致相同,差別只在於,那些材料如何被運用(是不是很像 Practical Skills 的 Data file ?)他們的觀察能力很可能都只是用於察看其他行家有否異樣,對於周圍環境的敏感程度反而未必一定高。這或許也跟經驗有關,他們都積累了不少採訪經驗,自己心裡有了一套方程式,又甚至一套固定而又早有共識的 signifying system,知道新聞主任掛笑容代表什麼,知道示威者衝防線代表什麼,知道建制派議員避而不談代表什麼,可是,signifying system 未必永遠固定,總有些時候,經驗反而會成為絆腳石。

十一
從上面兩個記者混於遊行群眾當中的感受就可以理解,他們即使如何自稱中立,也未必如願。周圍環境的不同,自身價值觀對事情的預設判斷,都會對他們作出的報道帶來影響,更遑論傳媒機構預設立場對報道內容的影響了。在記者室裡會聽到,不少記者或攝影師在抱怨,示威者如暴民一般,肯定是被唆擺,自己反對的理據也不清楚。他們的觀感,你不能不相信,因為他們的確切實在現場第一身待過,甚至跟那些示威者接觸過。但是你也得明白,記者也是普通人一個,他們由早上八時開始工作,一直至凌晨二時才離開,憤怒也無可厚非。而且他們的所謂感想往往也不過是就自己所曾接觸的一些人而發表,而事情的真相往往無法單從一兩個人的表現就能完整地表達出來。在此,記者的personal value再一次成為影響判斷的最主要因素。另外,當記者因著外圍客觀因素以及自己的某些觀察選定了報道立場以後,自己抱持的立場就很可能倒向自己報道的立場。將兩者分開,其實很難。

十二
你信不信(主流/民間)傳媒?

十三
香港獨立媒體:「我們要獨立於政權、財團與政黨對媒體的支配和壟斷,實現公民自主的思想交流和資訊溝通,為日趨單一化的言論和思考模式,帶來新的氣象。」(http://inmediahk.net/about

十四
有種說法是,民間傳媒的最重要責任在於,補足主流傳媒的不足。某程度上,Inmedia 是可以完成這個任務,比如是那些不受主流傳媒的弱勢社群,又或者社運份子,可以通過這個平台來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。

十五
但有件事我覺得頗為荒誕,就是在上面所述的過程中,許多時候都會再一次牽涉主流傳媒的參與。也於是,民間傳媒的角色好像就變成,民間議題或社會運動的發動機。基本上,社會運動又甚至基層的議題,單靠民間傳媒報道都不足夠,這些報道,彷彿只能用作引起主流傳媒的注意,加以報道然後對政府施加壓力,又或者,用作推動社會運動的器具。不過這些社會運動要成功,主流傳媒的參與又是不可或缺,沒有主流傳媒報道的示威,對於政府或當權者來說,無異於隔靴搔癢。

十六
所以說,民間報道的用處是補充主流報道的不足,一點沒錯

十七
民間報道也不是事實的全部,縱然它或者會更接近事實真相的核心來源。若然說某些報章某電視台是中史政府的喉舌,那麼民間傳媒,可能也不過是一群基層市民、社運人士的喉舌。問題在於,喉舌是否真的有恁地負面的意思。

十八
我們昨天所作的,明顯就是協助一場社會運動的進行,全無中立性可言,也是被自己本身的立場牽著走。

十九
因此,若然你看過獨媒的報道,就完全相信,那麼這個行為其實無異於,一個單單讀大公報然後就深信不疑的人。

二十
結語只有一個,請不要相信任何事,要一直懷疑,尤其是面對傳媒。要理解一件事,親身在場所獲得的資訊,比起依賴別人覆述,準確得多,假如你的頭腦清醒且不容易自欺的話

2 comments:

  1. 所以我也認為,要理解菜園村發生了什麼事,與其道聽途說,不如親自到菜園村看看。

    可惜的是,大多數香港人不會願意花這種時間。

    而且,即使我真的到過菜園村一遊,要作出誰是誰非的結論,恐怕也是不容易的。

    ReplyDelete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