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December 09, 2012

期待更多王菀之——藝人與政治表態

「王菀之、麥兜,有乜關係?」這星期,香港小交響樂團舉行聖誕音樂會,以麥兜為主題,王菀之任特別嘉賓。遞過門票,換來友人劈頭一問。沉思半晌,想起剛在網上掀起的一場政治風波,我發現這對人豬之間,隱約有點聯繫。

「當別人在偵探般追蹤梁特首的房子,並從抽絲剝繭得出的新發現大感勝利興奮描述分享,我實在忘不了每天在盼望多點生果金幫補生活的長者們,他們每朝醒來的盼望,直到帶失望入睡,這樣又過一天。」

上周末,王菀之在Facebook status 寫下這段文字,網民鼓譟,群起抨擊,有的溫和理性(有條不紊地解釋關注僭建與長生津爭議,本無關係),有的人身攻擊(抽水、親共等指摘,不絕於耳)。真的受傷了的王菀之,其後兩度寫文回應既為誤會解釋,亦駁斥「胡亂攻擊而興奮莫名」的激進網民,為風波畫上句號。細讀王的一字一句,我先是輾轉,後是釋然。

輾轉,因有先例。藝人與政治扯上關係,不是新鮮事。上月美國總統選舉,奧巴馬支持者之中,就見George Clooney等巨星身影;當年韓農在港示威被捕,李英愛等更發公開信為之求情。香港藝人呢,上一次集體發聲,已在23年前的跑馬地馬場。當年在梅艷芳號召下,全港藝人一呼百應,輪流上台,逐一獻唱。向來政治冷感的演藝圈,一旦覺醒,力量不可小覷。不過那是六四啊。當年連梁振英也跟港人站在同一陣線,六四在香港社會發展歷史上的特殊性,由此可知。

此後二十年,香港藝人與政治,愈走愈遠。○三七一,香港人開始睡醒,藝人反而樂於沉睡。有份籌辦《民主歌聲獻中華》的曾志偉表示,藝員不要為湊熱鬧而上街遊行。對於藝人的政治潔癖,我們見怪不怪,甚至開始認定,香港藝人,只是不吃人間煙火的大娛樂家:現實世界之種種,貧苦大眾的喜與悲,他們都無知無覺。家駒名句「香港只有娛樂圈」,是最佳總結。

集體政治冷感與大陸市場

藝人集體政治冷感,當然與大陸市場有關。回歸以來,香港的普及文化愈發北移:本土電影消逝,合拍片成主流;電視港味蒸發,演員蜂擁北上。藝人的米飯班主,由香港觀眾,變成內地投資者。龐大市場,不敢得失,政治立場,自然保守。在電影《建黨偉業》亮相的影星,比在七一街頭露臉的,多上幾倍;為政府宣傳片獻唱的香港歌手,比起在紅館演出的,更加肉緊。藝人往建制靠攏,已成主流。

然而近年,情況有異。國民教育議題上,敢於說不的藝人,不屬少數:黃耀明、何韻詩等人,向來立足社會,關注時事,他們現身,意料之內;但連陳慧琳、容祖兒也不再噤聲,香港觀眾,大跌眼鏡。國教集會上,黃家強、林夕先後上台,萬人合唱《海闊天空》、《年少無知》,流行文化與政治,出奇湊近。娛圈中人開始樂意作政治表態,不單因為政治環境轉變,或是藝人逐一睡醒,歸根究柢,這其實反映本地普及文化工業的變遷。

英國傳播學者David Hesmondhalgh在《The Cultural Industries》一書中,就開宗明義,將文化工業一詞,由單數改成眾數,藉以反映當代趨勢:這個年代的普及文化的生產,由大眾傳媒游移至小眾工業。電視台、唱片公司作為文化工業核心的影響力慢慢流逝,圍繞在核心四周的小眾icon,以跨媒體、新媒體的狀態呈現,逐漸活躍。

於是我們看見,活躍於大眾傳媒的名人、巨星,比如劉德華、譚詠麟、林峰,依然深受傳統文化工業的生產模式制約,不敢踰越界線,發表意見。政治議題,仍是禁忌。但在這些流行文化標誌以外,新型文化代言人,夾雜人群,逐一現身。這些小眾明星,無視主流,隨意發表,或抨擊政府,或應對大眾。黃耀明、梁祖堯、藍奕邦、林一峰……例子多不勝數。作為小眾標誌,他們的政治表態,甚至更為目標觀眾受落。演藝圈的政治覺醒,其實與文化工業的分散,息息相關。

藝人表達立場 只得擔當卧底

要覺醒,發表立場的途徑不可缺。歷年香港大眾傳媒幾乎佔據娛圈所有言論空間。藝人要表達立場,只得擔當卧底,運用暗喻,游走流行,在文化工業內,大打擦邊球。陳奕迅一邊為《六月飛霜》力竭聲嘶,一邊肉緊獻唱回歸十五周年主題曲,便是實例。然而,這個年代,新媒體湧現,(小眾)藝人可以在網上(微博除外)義無反顧,高聲疾呼。娛圈的小型政治覺醒,有了條件。媒體之新,不僅反映在科技上,《黑紙》等作為另類傳統媒體的出現,又為藝人提供全新窗口,回應時事。大眾傳媒對藝人度身訂造的「大娛樂家」定位,開始扭轉。

想到這裏,開始釋然。王菀之與麥兜,其實相當近似:前者的音樂,作者主導,藝術先行。麥兜漫畫的製作,亦是同樣:擱下大眾口味,針對小眾市場,創作先行,靈活生產。很多年前,麥兜曾經被視為兒童讀物的平凡角色。只是後來,政治氣候轉變,集天真與現實於一身的這頭豬,開始身負重任,訴說香港故事的甜美與荒謬。麥兜跟香港人,一同經歷政治覺醒。

王菀之的言論,無疑得罪了某些港人,但麥兜又何嘗不是曾被特首收編擔任拜年短片的主角?這個年頭,藝人要政治表態,既因文化工業分散、新媒體掘起,而變得方便,同時又因議題之複雜、群眾的監視而變得艱難。若然遭遇王菀之的情形,大部分藝人肯定刪掉內容,簡短道歉,從此不碰政治,只談風月。像王菀之這樣,敢於面對,仔細辯解的藝人,其實更值得珍惜。

在這個平民、傻豬、藝人都覺醒的年代,最需要的,是互相尊重,槍口一致。


刊於2012年12月9日.明報星期日生活.P05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