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September 02, 2014

助人以後 自救之前




星期二讀報,瞥見機構問卷調查結果發現,有近四成受訪長者,過去一星期乘車時無人讓座,求座時甚至曾被罵「黐線」,心情十五十六。兩天後,聽見(平日大概很少讓座的)田北辰再次公開呼籲,要立法規定「低頭族」抬起頭顱、遠離座位,我的眉頭自動自覺,七上八落。

這不是我們近來認識的香港人面貌。過去兩個星期,身處香港,你會發現天若有情,人間有愛:打開面書,朋友掏空冰格,勤力洗澡,既出錢又出力,不過為了呼籲世人體驗痛苦、關心病患;翻開報章,平民百姓掏心掏肺,為唐狗「未雪」震怒,怒吼港鐵草菅狗命,冷血成性,甚至發起簽名行動,打鑼打鼓,聲討罪魁。這兩星期的所見所聞告訴我們,「拔刀」已經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運動項目,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明顯是每一個香港人的做人底線。

 人人化身「利他」擁躉

皺眉,也因為它與香港人素來的習性,徹底相違。一直以來,小學老師教導學生「為善最樂」,每逢「便服日」、「賣旗日」,定要打爛豬仔、慷慨解囊;大眾傳媒提醒觀眾,慈善是城中大事,必須「星光熠熠」、「萬眾同心」,將滿城歡樂、總理歌聲和捐款熱綫,直傳萬家;手機鏡頭警告網民,遇見(疑似)老人家、孕婦固然要賜座,若果不幸碰見攝錄中的鏡頭,更加要加緊步伐,飛身彈開,否則肯定成為網上人辦、指罵對象……有教育、媒體、(網上)法庭三管齊下,就算未讀過書的香港百姓,也化身成為「利他主義」(altruism)的忠實擁躉。

然而,事實擺在眼前。沒錯,有些時候,香港人會自動蹙起眼眉,做盡淋冰、救狗、買旗等人間好事,但有些時候,我們會選擇合上單眼,垂下頭腦,安坐原位,對所有(疑似)長者、孕婦、窮人、賣旗義工的呼求,置若罔聞,「你死你事」。香港人對雙頭筆、雙面獸和雙重標準情有獨鍾,早已是街知巷聞,但現在的問題是,他究竟因何變臉?什麼時候他會像月台上那不止三十八個的旁觀者一般冷血?又有什麼時候會模仿大慈善家的身影,將雪櫃的冰塊、嬰孩的眼淚,連同人性的光輝,一併(在鏡頭前)發揚光大?這堆問題,恐怕並不易答。

人類究竟是冷漠還是熱血的動物?美國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曾經伙拍同僚進行測試,他們安排兩個參加者進入實驗室,給其中一個二十大元,並告訴他,現在他有以下兩個選擇:(一)跟另外的參加者均分金錢,各得十元;(二)只給人兩元,剩下來的十八元,全部是自己的。實驗的目的,旨在測試參加者的內心,究竟會傾向(某程度上)「利人」,還是「利己」?結果恐怕出乎許多香港人意料——有四分之三的參加者都選擇與不知名的陌生人均分金錢。

實驗結果,豈不證明人類先天血液發燙,堅信為善最樂,福有攸歸?倒又未必。有經濟學家後來反駁指出,以上實驗最少有兩大盲點:(一)參加者的選擇只有「給錢」一種,當然不難選擇,但若然他們可以選擇奪去陌生人的金錢呢?情况就會逆轉;(二)整個實驗都在旁人的監察下進行,參加者自然會作出合乎道德、緊扣期望的「正確選擇」。曾經在暢銷著作Superfreakonomics引述這連串實驗的作者Steven Levitt和Stephen Dubner,總結得直截了當:「只要有效誘因,人的善惡都能被操縱」。

 助人不過為了「快樂」

換句話說,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和「施比受更為有福」其實說得一點也沒錯,許多時候,助人不過為了「快樂」、「有福」——於是總理們高舉支票,援助災民之餘,不忘要求與藝人合照對唱;於是百姓提起冰桶,體驗痛苦之餘,也不忘拍下紀錄,轉身上載,以饗各方友好……助人,實質是自助。那麼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讓座呢?除了老人家的微笑點頭,以及後生仔的手機鏡頭,還有沒有其他誘因,讓大家身體力行,離開座位呢?可能沒有。當「不讓座」能擁抱的私欲,比起「讓座」所帶來的滿足,來得更大,大家的屁股,自然緊貼座位,聞老不動。

以上說法,難免泯滅人性、扼殺真心。但我們真正要問的也許是:為了自助而助人,究竟有沒有問題?近日拜冰桶挑戰所賜,類似的討論被擺上枱面,七嘴八舌,吵個不停——有人一盤冷水照頭淋,認定行善者只為曝光、貪玩、跟風,千方百計也要聲討;亦有人將「起碼幫到人吖」視為堅固盾牌,迎接冷水,抵擋亂箭……誰是誰非,一時之間明顯沒有確切答案。

一星期過去,冰溶了,雪化了。熱潮遠去,倒讓人禁不住在想:撇去個人私欲,就當讓座、救狗、淋冰水,都是值得歌頌的好事,但除了以上這些,在這個「愛」字氾濫卻又缺乏的年代,如果要繼續愛長者、貓狗、病人,我們還可以做什麼?「關愛座」沒有保障是鐵一般的事實,那長者退休後的生活呢?又有沒有保障?動物在城市行動,以至生存的權利呢?各類病人求存的尊嚴、權益呢?行善是覺醒、關注的切入點,但我們絕對不能就此滿足,在起點線駐足,反而要將銳利的目光,由個別的「不幸事件」,轉移到集體的現象,並藉此尋找真正值得批判的體制,揪出必須鞭撻的真兇。

 毋須助人,只要自救

我不喜歡站在高地俯瞰眾生,也不認為,為了曝光、貪玩、跟風而助人有太大問題。不過在「自助」以後,我們同樣要問自己,若然要真正在這個城市活得「快樂」、「有福」,買旗、淋冰、讓座、做義工,是否就足夠?若不,香港還欠什麼,我們如何自助自救?

醞釀多時的終極(保守)政改方案即將揭盅,筲箕就在頭頂,佔中如箭在弦,很難不讓人心情十五十六。在這歷史關頭,香港人是冷漠還是熱血?是蹙眉還是閉目?以上問號,就取決於你我的一念之差。這次我們毋須助人,只要自救。


刊於20140831明報星期日生活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