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ne 17, 2013

誰愛真人騷?



電視台的「求愛真人騷」載譽(?)歸來,我的心情七上八落。七上,因為我向來喜歡真人騷——

(一)它強調真人,撕開假面。一張張平凡臉孔(如盛女Florence)在熒幕上現身,講想法,給反應,感覺親切。一場好的真人騷,沒有假大空的劇本,也沒動輒尖叫的藝人,但有平民腦袋、口沫和心跳。

(二)它有懸念。許多外國真人騷最擅長製造懸念,躲在鏡頭後的觀眾順思路,一同推測事情發展——你以為好人一定有好報?各種真人騷遊戲告訴我們,這永遠不是事實。好的真人騷將社會的對立面拆,為黑白之間塗上灰色地帶,觀眾握拳摩掌,屏息以待。

(三)它是性別、階級、種族等不同層面的權力鬥獸場,將本來心照不宣的既有意識放上面,大加挑撥。歌星一定是俊男美女?真人騷卻將身形不算小巧的鄧小巧帶上舞台,甚至令Susan Boyle一夜成名。好的真人騷,挑戰權威,捨棄定型,實踐社會學學生的人生志願。

不過作為資深電視迷,我心情也有八落。這電視節目新品種,從來不是溫馴動物﹕近廿年興起的它,不論誕生、成長、竄紅,從來都背靠市場,仗賴全球;它的製作絕非意外,更從不妄想要建設美麗新世界。媒體操作的真人騷(尤其是香港的),外表吸引,但許多時候其實是洪水猛獸、妖魔鬼怪,得小心提防——


製造明確的二元對立

真人騷標榜「真人」,但這些「真人」經過鏡頭過濾、剪接處理之後,經常以假面示人。《求愛大作戰》的「盛男」,性格、出身,各有不同,如一齣docu-soap的八大主角;真人騷意圖製造懸念,於是搞淘汰、玩偷拍,出試探,但最後一切通常回歸基本,大團圓結局,好(男)人未必有好報,但歹角會否贏得比賽?同樣不。真人騷建構的「真實」,黑白分明,男左女右,少有真正越界;真人騷挑撥意識,擅長碰撞,然而在表面接受不同價值的同時,我們又發現製作人通常提供一套解讀方法,於是原本性格粗豪的Bonnie要被改造成「港女」,於是鄧小巧可以亮相舞台,但走到最後的,還是嬌小玲瓏的林欣彤與靚仔牙醫許廷鏗。

過去十年,真人騷在全球各地捲起過不同浪潮。文化工業高投資、高風險,老闆熱中計數、重視方程式,於是各大小電視台照單執藥,各類型真人騷排隊登場。有論者甚至認為,真人騷已經不止是一種節目類型,而是獨立成當代創意工業重要一環。可是在香港,真人騷卻依然異常罕見——連同《求》,這些年來電視台製作的真人騷,可能還是十隻手指數得晒。


暴露鏡頭下的戀情

香港少真人騷,箇中原因多不勝數——市場細小、民風保守、創意凋零……但可以肯定的是,香港人其實相當熱愛這種騷——不然不會每次有新節目登場,準會成為全城焦點。電視台少搞真人騷,但港人從來不缺類似娛樂——這星期陳豪、陳茵媺共諧連理,全港市民一同直擊,齊聲祝福(兩人婚照換來20萬個likes)。香港人唱K的飲歌向來都是李蕙敏的《你沒有好結果》,而不是葉倩文的《祝福》,但這一次卻萬眾一心,祝福當人情,我看不慣。

香港人愛看真人騷,而雙陳由相戀(「會考慮追陳茵媺」)到結婚(「She is my queen!」),由訂情(在寓所互相餵飯)到訂婚(陳豪選購豪宅),都有狗仔隊相伴見證,宛如一場真人騷,在全港市民眼皮底下長年上演。甚至乎他倆也(表面上)不抗拒做這場騷——被偷拍,陳茵媺沒半句抱怨;被不停追問婚訊,陳豪只是在三分鐘內重複了七次「有好消息我會公布」(咦?)。這場騷,主角大方,情節透明,港人自然愛看。

港人為雙陳結婚而亢奮,除了因為我們愛看真人騷,更因為這場騷無可挑剔。一對璧人,氣質登對(Cappuccino對「Merci a tous」)、外形相襯(俊男美女)、門當戶對(都來自中產家庭,曾移居外地),儼如童書中的王子公主,廣大觀眾自然看得舒服。香港人喜歡真人表演,因為它反映現實,更因為這些「現實」合乎美學,順從常理——男女分明、正邪對立、門當戶對。假如那個真人騷的「真實」有違倫常,跟常識不符,香港觀眾自會身體不適,集體變臉,齊聲責打。這個星期,被大眾唾棄的「真人」,是周一至周五每逢晚上十點半現身小箱子的「綠妖」KarlHui。


有祝福必有咒罵

最近幾天,網民熱論穿上綠色短裙、紮髻、夾腿而坐的Karl究竟是男是女、是人是妖?媒體大肆搜挖歷史文獻,剖析「成妖之路」。我自命清高,這種鬼神之說,本來不屑回答,但作為香港人,我熱愛看真人騷,而眼前這個人民公敵,其實是比《求》更真實的真人騷。因為三大原因,我對這個騷有好感﹕

(一)它有真人。他一夜成名,被全城鬧爆,卻繼續忠於自我,接受媒體訪問談笑風生,甚至自嘲「綠魔」,與眾同樂。你可以說他博出位,但我看見的是一個,不為社會主流所接受的邊緣人如何懶理世俗目光,堅持做自己。

(二)它容許灰色。查看網上留言,不難發現恥笑Karl者邏輯相近——他穿裙紮髻,動靜妖嬈→應該是女生→男生?→那他一定是gay的!性別、性取向、行為舉止……這些概念,在大眾心目中緊扣相連。但現實呢?Karl的存在,正好告訴普羅大眾,男女之間,不是實線,而是虛線;舉止女性化,不代表就是同性戀。在性別的題目上,從來不是非黑即白,還有一大片土地,主流忽視,大眾少理,是為灰色地帶。

(三)它鼓勵多元。電視台的「求愛真人騷」,看似挑撥意識,抵制定型,但最後結果,通常只是樹立了「港男」、「港女」兩塊鐵板。Karl的出現,以及相關討論正好帶出一點﹕為什麼要學做男人?為什麼做男人要夠氣概、要有紳士風度、要領導他人?既然眼前這個「專家」可以「第三性」的身分活得自在,為何我仍要偏執堅持二元,照他人目光,做個好男人?


我們看不慣「無添加」?

說到底,觀眾鬧爆「綠妖」,只是無法接受現實生活中,真箇有這樣的一個人。假的,如蘇基、朱豔強,大眾仍會笑得開懷,但Karl的「真實」,卻真正顛覆了平民百姓對性別的想像。文化論者會說,這是一種politics of the weak,但我們更不應忽略,這個被「妖化」的男生,對一切惡意批評笑而不語,甚至玩得更盡更放更妖,為的不是要抗拒什麼論述,鏡頭前後的他,不過是做一個最真實的自己。「綠妖」,原是一個比真人騷更真實的真人騷。

真人騷應該講「無添加」的殘酷現實,還是經過修飾的美麗現實?香港人深愛真人騷,但實質討厭真人。我們看騷,不過期望眼前出現的,是一張張晶瑩剔透的假面。

讓我們繼續咒罵綠妖,祝福雙陳,請金童玉女來繼續為我們示範美好無瑕的真實人生。


刊於2013-06-16明報星期日生活.果欄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