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February 10, 2013

旺角終變MK仔


十年一循環。2013 年,愈來愈像2003 年的翻版。當年,我們有董建華強推23 條;這年,我們有梁振英去信要求《信報》閉嘴。當年,我們忙着告別巨星(哥哥、梅姐)、平民(SARS 病人);這年,我們每周悼念老店死去,小店陣亡。這個星期,旺角瓊華中心向百多個租戶宣布,年中全面終止租約,收回商場,另作別用。消息一出,MK 仔感慨(開始追憶MK 似水年華),年輕人憤怒(高呼「旺角失守,港人滅頂」)。群眾反應,激烈悲憤,順理成章——全因「自由行佔我領土」。

這些年來旺角變成「旺角商業城」,我跟香港人一同目擊——短短200 米的一段彌敦道,屹立逾廿間金舖;亞皆老街兩岸,藥房拔地而起,愈開愈多,較之便利店更加「總有一間喺左近」;各大連鎖電器店內的法定語言,由廣東話改成夾雜各省口音的普通話;在波鞋街試鞋的,由青春少艾變成同胞大叔,近日有店舖甚至貼上「正品給力大減價」七個簡體大字,以作招徠……這個年頭,在旺角穿梭,猶如置身內地。「自由行攻佔旺角」這個說法,處處例證,人人點頭,毫無異議; 「自由行入侵—旺角淪陷—瓊華失守」這個邏輯,層層遞進,合理非常。我與MK 仔MK妹,握緊拳頭,義憤填膺。

「自由行入侵」不是主因

為辦年貨,這幾天我由朗豪坊走到先達,由新之城踱到潮特……整個旺角,走遍幾次。整個過程,除了如常被行李箱輾過,被普通話淹沒,另有發現——原來這個年頭,好景不再好景(只剩下團購人龍,如蛇餅圍繞商場四周);Chic 之堡不再Chic(簡直人迹罕至);連萬人追悼的瓊華,駐足顧客同樣不多。同一時間,另大型時裝連鎖店如H&M、:Chocoolate、GAP、collect point, 人頭湧湧, 收銀處與試身室,大排長龍。一個旺角,兩個世界。「瓊華之死」的故事, 「自由行入侵」只是其中一章。

要理解瓊華死因,既要鑽研今生,也要追溯前世。瓊華中心的祖先,源於廣州。1955 年,曾營辦廣州陶陶居的酒樓大王譚傑南,在山東街開辦瓊華酒樓。六十年代,瓊華酒樓與龍鳳酒樓齊名於旺角。對於旺角街坊來說,瓊華酒樓是地標——每年中秋,外牆會懸吊大型掛畫,宣傳自家製月餅,間或塗上政治漫畫,與眾同樂。

作為社區地標,瓊華酒樓,亦滿足社區各階層的不同需要——舊時酒樓,樓層愈高,顧客階層也愈高。低層的是地踎茶居,擺置痰盂等器皿,迎合草根階層;三樓開始鋪蓋地氈,飲完茶,吃過包,要拿單據到櫃台結帳;四樓更加高級,侍應派毛巾,客人將小費放在銀盤上。當年的瓊華,就跟各區的大型酒樓一樣,面向社區,心繫大眾。

社區酒樓到民生百貨

踏入八十年代,社會發展,高速運轉。流連旺角的,不再是周邊街坊,而是全港市民。交通便利的旺角,逐漸成為香港的市中心。伴隨社會發展的,通常是傳統事物的衰落。1989 年,瓊華酒樓結業,永安百貨租用酒樓原址,開設該公司第十家分店。由瓊華到永安,由酒樓到百貨,瓊華外貌建築,以及面向的顧客,都有改變,但內裏盛載的消費模式,卻是始終如一:針對平民大眾,貼近實際所需。於是深水埗陳太、黃大仙李生,紛紛蜂擁到永安買棉襖,添新衣。那個年頭,香港人多講實際,少談感性。永安百貨及其象徵的大眾消費時代,正是當年寫照。

數年過去,九七將近,香港社會的消費模式開始出現天翻地覆的改變——由大眾消費年代,正式踏足分眾消費的年頭——強調感性消費,追求別樹一格。在消費層面上,年輕人不再要求「I am better」,改而追逐「I am different」。首當其衝的,當然是貨品款式實用卻老套的百貨公司——九十年代中期,全港百貨公司大規模結業,位於瓊華酒樓舊址的永安分店,當然沒有例外。

永安結業,原址重建成瓊華中心,就是今天的樣貌。瓊華中心的興建,倒影時代——由大眾消費步入分眾消費年代,消費者要與眾不同,自然要「蜎窿蜎罅」。於是與分眾消費模式並肩興起的,是各個以專門類型作為招徠的小型商場——信和、星際、好景、先達、潮流特區、Chic 之堡、瓊華,這些小型商場,如雨後春筍,大行其道,全因那個年頭的青少年,不再講究名牌,反而鑽進小店,全因與品牌相比,服飾配搭效果如何反映個人風格,在那個年代,更加重要。

商場衰落與消費習慣轉變

各大傳媒慕名追訪,全港青年排隊朝拜……這是屬於小型商場的最後風光。往後幾年,行商場的香港人愈來愈多,但逛的商場,也愈來愈大。大型商場在全港各區原地拔起,全面複製。盤踞商場一角,吸引人流的,不再是九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日資百貨,而是外國進口的各大品牌。以往提起屬於青少年的連鎖時裝店,許多人只會想起Giordano 與Bossini;但最近十年,外國品牌如H&M、Uniqlo、Hollister 先後登陸;本地品牌如:Chocoolate、initial 逐漸搶灘,這些品牌,貼近潮流(以及潮流雜誌),交通便利(各大商場均有分店);價錢相宜(一般青年已可負擔),品質良好(比起旺角貨色)……新一代年輕人,受落非常。

至於瓊華中心等小型商場,既要面對連鎖時裝店的全面圍堵,又要慎防淘寶等更廉價的購物方式背後追趕,經營困難,被還原為一代人的集體回憶,似是無可避免。瓊華之死,象徵小型商場在這個消費社會的日漸衰落。衰落的過程,看似與自由行來港直接相關,但實質卻是港人消費習慣轉變的間接結局。瓊華宣布終止租約後數天,有消息傳出,原址將以月租600 萬元租予美國連鎖時裝店Forever 21。這個品牌,素來頗受本地年輕女生歡迎,這次落戶旺角,相信仍然萬人空巷,接踵摩肩。什麼瓊華中心、MK 精神,在更美輪美奐的時裝面前,又會化成一縷輕煙。

瓊華死去,許多人把「旺角不再MK」掛在口邊。其實情况恰好相反。從前的旺角,擁抱大眾, 混搭多元, 是典型的「HK仔」;現在的旺角唯利是圖,盲從(北方)潮流,崇拜連鎖品牌……

旺角,終於成為了一個眾人鄙視的「MK仔」。


刊於2013-02-10.明報星期日生活.果欄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