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November 11, 2012

時代把我們綑在一起

「是一種被偷窺的感覺。」半個月前,友人分享自己對facebook 的觀感。她曾經凍結帳戶,復又回歸;現想再次離開,又有顧慮。拉拉扯扯,爭持不下。我聽着分享,心不在焉——兩年前,為標奇立異,我進行了一次「實驗」,模仿隱君子戒毒的方式, 一整個月, 咬牙切齒, 杜絕facebook。限期過後,將自身感受寫成報告,在這裏刊登(2010 年10 月3 日),聲言從此戒毒,遠離虛幻。兩年過去,現在重看,面紅耳赤。

面紅,因為食言。實驗之後,我確實認為深藍網站上眾人裸裎己身,面目可憎,只是隨年日逝去,漸覺難以與之割捨。思前想後,只得妥協,重返facebook,但實行「三少三多」——少分享,多八卦;少思考,多吹水;少判斷,多發問。告別認真,擁抱膚淺——以此態度,與虛幻世界相處,感覺舒暢。如是者,我與facebook,重修舊好。本打算以此勸告友人,不用杞人憂天:facebook 時代,吵鬧紛亂,你以為自己被偷窺嗎?其實沒人認真留意你的一舉一動。結果,還未來得及告訴友人,這星期便發生「$500 人情」一事。端詳截圖,細讀留言,冷汗開始直流。熒幕上映的,是一堂道德教育課。

道德教育,簡單來說,就是教我們behaveourselves。要教育,必先有一套規矩。這套規則,亦即社會學家口中的social norm,會隨時日流動變更,形態複雜。複雜,所以需要學習。學者說,這個學習過程,多靠心領神會,少有刻意言詮。至於授課的「老師」,則多來自學校、家庭與媒體。

「人情港女」一役,媒體的「授課」任務,尤其明顯。

平凡人上頭條?

「身為平凡人,怎樣能夠(在不犯法的前提下)登上報章頭條?」這個問題,我的朋友曾圍圈討論。你一言,我一語,吵了半天,都沒答案。現在答案卻昭然若揭—— 「$500 人情」事情發生翌日,我赫然發現是日免費報章頭條主角,竟是平民港女。晴天霹靂,翻查往事,仔細回憶,腦海浮現了兩個港人熟悉的名字。原來,平民現身報章頭版,不是新鮮事。

第一個名字,叫陳健康。1998 年底,他的妻子不堪丈夫北上尋歡,遂把兩個兒子拋下樓,自己也一躍而下。倫常慘案,自然成為傳媒焦點。當時陳健康面對記者,這樣回應:與妻早沒感情,所以不覺特別悲傷。如今妻子求死,更樂與尋歡結交的內地女子,雙宿雙棲。報道一出,全港嘩然。傳媒連日追蹤,港人好奇八卦,這個「人辦」的荒誕故事,在全港市民眼皮底下上演。在頭版讀到陳健康事迹的我,眼瞼跳動,如上一課:要behave yourself,因為你的一舉一動,傳媒在監視。即使是平凡人,一旦行差踏錯,會有機會被捧在大光燈下仔細逼供,群眾齊齊唾棄,讀者紛紛叫囂。自此,我循道守規,尊重婚姻,孝順父母,做個好人。

八年後,報章頭版出現另一平民名字:陳乙東,即「巴士阿叔」。2006 年,他因為「有壓力」,在巴士上層與青年展開罵戰。過程被旁觀者用手機拍下, 上載Youtube。結果片段廣泛流傳,人人熱議。觀眾聲討陳乙東「惡人先告狀」兼夾雜粗言穢語,一夜之間,巴士阿叔成為家喻戶曉的頭條人物。報章頭版連日報道阿叔動向,雜誌挖掘粗豪男子不為人知的種種隱私。讀着報道,眼瞼又跳,又上一課:要behave yourself,因為你的一舉一動,路人在監視。身處公共空間,我的說話、行為,隨時被人攝下,公諸於世,庶民犯法與天子同罪。想到巴士阿叔的窘態,我吞吞口水,從此在公眾地方小心翼翼,不敢抓癢摳鼻、說人壞話。

你的一舉一動網民在監視

因為陳健康,群眾意識到自己的行為,會被傳媒公審;因為陳乙東,市民學懂自己的舉動,會受路人監視。在現實世界,我們內心有刺,不敢造次。情緒需要抒發,由此看來, 網上世界, 多采多姿。在facebook,在論壇,人們自彈自唱,高聲喧嚷。直至「$500 人情」事件登上頭條,我們又忽爾驚覺,網上空間,亦不安全。待嫁新娘在facebook 高斥「做$500 人情就不要來」,本是私事,用以宣泄情緒,又或警惕友人。怎知對話被廣傳,新娘子變成「人辦」,網民斥責,群情洶湧。有好事之徒更揪出新娘的個人資料、私密照片、昔日情事,公諸於世,與眾同忿。我凝視熒幕, 隔岸觀火, 再被震撼教育: 要behave yourself,因為你的一舉一動,網民在監視。想起待嫁新娘,我拭去冷汗,從此立志在網上世界謹言慎行——大眾讚好的,不敢反思;大眾唾罵的,不敢維護;大眾悲痛的,不敢不哭……這是社會教我學懂的事。

友人說, 用facebook 像被偷窺, 這種感覺, 傅柯(Michel Foucault) 早有預言:「我們的社會不是奇觀社會,而是監控社會……我們既不在露天劇場、也不在舞台上,而是在全景機器中,自作自受,因為我們是整個機制的一部分」。英國國內現時安裝了200 萬個閉路電視鏡頭,有人批評,接受監視的,不是罪犯,而是平民。然而,從「陳健康-陳乙東-人情港女」的過渡,我們開始明瞭,最可怕的偷窺,並不在於實質存在的鏡頭,而在無所不在、似有還無的萬千眼睛。這些眼睛,不單會眨動,會偷窺,還會起底,會留言,會分享,威力強大。

如何避免被偷窺? 遠離facebook、WhatsApp 等玩意,豈不大功告成?然而在這個年頭,這個朋友約會從facebook 發起的年頭,這個上司間以WhatsApp 向你曉以大義的年頭,要遠離科技,無異遷入深山,與世隔絕。棄用功能多多的facebook,改用傳統單一的MSN?不好意思,MSN 明年也退役了。是時代,逼令我們不回首,往前走。

「科技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」,是小學教科書的論述。現在重溫,另有體會。這種力量,與時並進,愈拉愈猛。如今,就算是陌生人,亦因時代演變,科技進步,被迫捆在一起:呼吸同步,心跳同步,哭笑同步。然後,你不小心目睹我失言,我不慎聽你說着情話。被時代綑在一起,人人反應不同。有人享受快感,有人痛苦呻吟。

這種束縛,是有點病態。


刊於2012年11月11日.明報星期日生活.011版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