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September 03, 2013

可樂與奶 — 普及文化對話年代



既喝可樂,又飲牛奶,究竟會不會肚瀉?

翻開新鮮出版的《號外》9月號,揭到目錄,發現專欄部分出現了兩個新名字:《字花》主編黃靜、《100毛》創辦人林日曦。是有點驚喜。雜誌主編張鐵志在啟首語提到這安排:「我們衷心希望《號外》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開放平台,讓香港(、以及台灣及中國)的精彩文字、創意、思想,一起激盪、創造這個時代或巨大或邊緣的聲音。」

至於林日曦也用一貫的口吻去講這件事:「由今個月開始,我會在《號外》開新專欄「book story」,寫一些無聊小故事。(真的很無聊,不要亂讀。)無聊雜誌《100毛》及扮嘢雜誌《黑紙》創辦人,要在文化雜誌《號外》開始寫字,這件事,說明了我跟《號外》主編張鐵志一樣,明白真正的多元文化,從來都不該分高低。」

林這期所寫的小故事《文化奶》,其實不單絕不無聊,更是刻意地回應許多人對《100毛》的批評。故事講述,兩個文化人,吳謬和巫禮青,上了名為《文化奶》的電視節目,在主持人孫一知的引導下,進行一場「有關《號外》與《100毛》雜誌」的辯論。兩人的討論火花四濺,拳來拳往,但內容核心卻一直圍繞著含義顯而易見的比喻——可樂和牛奶,你喜歡喝哪樣?

文化人吳謬理所當然地站在牛奶一邊。他所持的理據很簡單:牛奶有益、可樂有害。牛奶有蛋白質,有文化起源甚至宗教背景(顯然是胡扯的),總之就是有內涵;至於可樂,就是反面的即食、無益,甚至對人體有害。所以吳主張,現在香港缺乏的就是牛奶。

至於巫禮青的立場,也站得很穩——「人家問你喜歎喝牛奶還是可樂,你懂嗎?重點在於喜歡,不在於哪一方有益健康!」也就是說,香港有些人就是喜歡喝可樂,那我們就讓他喝吧。曲高和寡的文化評論人就是喜歡自我沉醉,站在高地恣意批評。

吳巫之間的論戰,顯然也是一個比喻。而身為作者,林日曦當然更應站在巫禮青的一方,聲討「自以為是」的文化人,擁抱低俗,握緊庶民。然而從這故事的另一主線,我們會發現,林的心思似乎不限於此:整個《文化奶》節目進行期間,主持人孫一知都背負重大壓力,他既自知沒辦法好好控制場面,讓辯論雙方互相打斷,劍拔弩張;更受老闆陳總在背後監視。

節目結束,孫一個箭步地走到陳總面前道歉,卻被責難「沒有在節目中稱讚一下贊助商的牛奶」;而這個誕生於成人台的《文化奶》節目,雖為孫一直以來的心願,卻要在這場鬧劇的纏繞下,宣告腰斬。

此情此景,難道不是有點熟悉?香港普及文化刻下的氛圍,有點像成人台的環境:商業掛帥,銷量至上,於是屢屢出動事業線和重口味,事事講究市場與道德。近年我們瞥見越來越多有心人作一些新嘗試,卻總會有人走出來大肆抨撃:嘩邊有營養?嘩以前的經典好幾萬倍啦。然後那些頗為有心的文化產品,又隨即被爭議聲淹沒,直至消失影蹤,甚至被故事中的《美詩內衣特約:歐美電影搓一搓》所取代淘汰。

這是我們所願意見到的事情嗎?

個多月前,我寫了一篇長文,嘗試分析今年初面世的《100毛》於這時代的文化意義。之所以寫那篇文章,目的其實很簡單:想更多人留意甚至關注,一些能夠反映刻下時代的流行文化產品。對於這個年頭的流行文化,我們慣常以謾罵、嘲笑的態度應對,甚或慨嘆新不如舊,但少有人真心嘗試定睛觀察這些新浪,理解他們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。另一方面,隨著媒體生態改變,各式衛星媒體平台抬頭,各自吸引觀眾目光,而跟傳統媒體不同,這些新媒體代言人,其實有更大空間去交流、對話、比試、碰撞,但至今不算明顯。

以上所言,是我寫《100毛就是這年代的號外》的全部因由。文章發布以後,引來頗大的迴響——小部分人同意點頭:原來這本「性質無聊」的消閒雜誌也可作如是觀;大部分人(因著文章的標題而)搖頭,批評將《100毛》拿來跟《號外》對比,是有損文化經典,而這本面世半年的雜誌也根本未有達到那種高度。更多的人繼續依照這思路去抨撃《100毛》,罵它教壞細路,改變閱讀習慣,令讀者再不懂寫長文,更遑論是吸收文化養份。

事後我不得不承認,作出如此比較,未必恰當。然而,我仍舊慶幸自己做了這件蠢事。因為它確實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討論,而兩方人馬也因而留下片言隻語,握手相認。如果可以令一些忠實「號外人」步經便利店時買本《100毛》來揭揭(甚至邊揭邊鬧);令鍾情《100毛》抵死金句的年輕人得以爬上神枱,偷窺《號外》的文化經典故事……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

在那篇長文中,我提出了以下頗受非議的觀察:

你還你,我還我,媒體之間只有競爭,何曾如此寬宏大量?這反映了在新媒體生態下的另一文化現象:這個年頭的媒體,不再拘泥與「爭競」的關係。隨著媒體分散,再沒有單一的mass存在,每一本雜誌的目標讀者群也變得相當分散——是以雜誌之間的較量關係,不怎樣濃,反而互相合作,將各自的讀者群擴充,更似是新媒體生態下的玩法。

那句「這個年頭的媒體,不再拘泥於爭競的關係」,結果被路人甲狠批。然而當這期《號外》我發現《字花》《100毛》主編各有專欄,而林日曦專欄一頁更同時印有《100毛》(及《JET》!!!)和《號外》的封面,我就仍然堅持上述說法——好的,也許不是沒有競爭的關係,但各媒體之間,卻肯定也不止爭競的關係。

可樂溝牛奶,會不會肚瀉?可能會,但未試過的話,我們總不能肯定。期待媒體之間有更多混合、拼湊與越界,也期待更多有心人細心分析可樂味道,解構牛奶養分,定期為大眾推介時令飲品。

這個born in 2013的香港文化故事,因為有可樂,也有牛奶(及橙汁、鴛鴦……),應該會愈來愈好玩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