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December 16, 2013

路姆西,又來「全城熱話」



作為香港人,我素來熱中緊貼全城,追捧熱話,對於「全城熱話」這四個大字,異常敏感。這個星期,「路姆西」一掉成名,步離(母親)睡房,登上頭版,衝出廣東,直奔世界(或由世界各地的宜家分店直奔回港)。一隻毫不起眼的狼形公仔,竟能夠引來老人(李柱銘)、嬰兒(黃夏蕙)和同類(梁振英)爭相關注,這宗來得快(但會去得更快)的熱話,注定令我頭皮發麻,內心翻滾,皮膚和心情一同敏感。

頭痕,可能因為熱話太熱。用WiseNews搜索,過去七天,單計香港的中文報刊,有關「路姆西」的文章,便有多達230篇。若再算上網上的七嘴和八舌,這個星期,根本所有人都在談論「路姆西」。逐一細讀這些文章,我發現不同人提出了許多問題,範疇廣泛,當中包括——語文(為何Lufsig會譯作路姆西?)、文學(格林兄弟是否知道豺狼改邪歸正了?)、心理(特首桌上的路姆西雙腿分叉,是否代表不情不願?)、物理(雞蛋、汽油彈、路姆西,哪個掟人最傷?)、道德(我很肯定兒子想要隻路姆西,點╳算?)、倫理(我在母親面前提起路姆西,還算孝子嗎?),當然,還有大家爭着問的一百萬題目——香港人向來憎恨豺狼,孝順母親,為何「路姆西」會走紅?

 為何會走紅?

翻開各大報章,這條問題的大路答案,明顯是綜合學者意見、民調結果而得出的「反映港人討厭梁振英情緒高漲」。我向來仰慕學者,尊重民意,對這個答案,當然沒有異議。然而這幾天在facebook,我除了瞥見向來關心政治(及梁振英闔家健康情况)的朋友與狼同桌,蜂擁合照,還訝然發現許多一直少理時事、多談風月的年輕人,每日到宜家分店巡視,更新豺狼蹤影,甚至發動團購,從新加坡引狼遠道入室……我很肯定,報章頭版刊出的「反映倒梁群情洶湧」,不是問題的唯一答案。

 路姆西為何成為「全城熱話」?這條問題,至少有3個可能答案。

一、它是抗爭工具——學者和民調當然沒有錯。「路姆西」之所以受全民追捧,畢竟全因示威者「創意無限」,在諮詢會上用以表態,反對特首倒行逆施、政府與民為敵。作為抗爭工具的「路姆西」大受歡迎,火速售罄,反常現象被解讀成群眾對梁振英的情緒反映,絕對合情,相當合理。

香港人從來不是斯文人,我們失落(九千萬)頭獎會踹地,錯過巴士會爆粗。只不過限於常識、囿於教育,身處公開場合的香港人向來少放肆,多扮乖,呼籲敵人下地獄、詛咒全家齊覆沒等越軌行為,當然敢想不敢做,可免則免。而「路姆西」的出現,正好讓「斯文扮乖」的香港人自欺欺人,用最溫柔的方法(輕輕一掉,甚至單純吊起),發放最狠毒的信息。當然,有人會怪責這種所謂抗爭不過是自娛,功效成疑,但無可否認,「邊笑邊罵」確實是刻下港人最習慣的「抗爭方式」。

 粗口禁忌與追趕潮流

二、它是禁忌——講粗口是社會禁忌,不用多費唇舌解釋,只要問問林老師、陳淨心和鍾樹根,大家便可知一二。而傳統社會既教導大眾,孝順父母、疼惜家人乃人生首要任務,將他人母親的隱私掛在口邊、暴露人前,自然屬粗口之中的粗口、禁忌之中的禁忌;罔顧社會戒條、漠視骨肉之親,隨意吐出那四個大字的,自然被視為粗人之中的粗人。

但凡人總有情緒,要發泄不滿,又要粗中帶幼,怎麼辦?香港人的方法是大玩諧音——於是我們愛吃粉腸鹵味,喝大杯裝檸樂;閒時愛吹奏小型喇叭,跟童軍齊跳彈牀,學農民調理土產;時刻質疑仇人何以思考,告誡後人不再拖延……為的,就是留守社會設下的道德界線之內,發泄情緒。「路姆西」公仔,不過是又一個典型港式粗口諧音遊戲,群眾貪新鮮,多玩幾次,順理成章,不必驚訝。

三、它是潮流——最近幾年,因着新舊媒體互為影響、同時發功,「全城熱話」的出現,愈見頻密。「熱話」之所以發燙,大多拜新媒體所賜,因為平民的一張照片(如遠在青衣的黃鴨)、一段短片(如十四巴港女),火速蔓延。接着,舊媒體掌握網絡脈搏,着緊市場眼球,遂將網上民情,轉化成公眾議題(不管它是否重要),終於令全城關注,人人熱論。愈來愈多人留意,於是環顧網上,更多現象、創作,又或爭議,因而衍生。

「路姆西」的熱潮,明顯也是順應這種趨勢而來。大眾之所以蜂擁而上,四出搜購,除了因為要參與社會抗爭(極少數)、排解禁忌鬱悶(少數),更可能單純因為追趕潮流——當「路姆西」成為「全城熱話」,人人趕着與之合照,上載社交平台,其他人便如照鏡般急欲模仿,於是誓不執輸,或排隊或淘寶,非要加入這股熱潮不可。花費唇舌考究動機,分析民情,這231人大概都過分認真。

 熱話太熱 周期亦短

不過也無傷大雅。這些由新媒體點火,舊媒體煽風而起的「全城熱話」,注定燒不了多久。在新的媒體運作邏輯之下,所謂熱話,溫度雖高,周期亦短,來得快,往往去得更快。這星期「路姆西」成為全城焦點,人人爭着搶購,那又如何?過兩個星期,又有新的潮流,一湧而至,可愛的豺狼從此藏於抽屜,不見天日。不信?不如找找身邊朋友的facebook,還有人用Bitstrips製作公仔表達情緒嗎?還有人的大頭照內有黃鴨蹤影嗎?

周中YouTube公布2013年度香港熱門影片排行榜,10段短片(好的,《警界線》並不短),全部看過,但印象開始模糊。熱話炒得太熱,潮流流得太快,是這個時代的特色。但作為香港人,頭皮發癢得太密,心情翻滾得太多,終歸有點累。

臨近年尾,天色陰沉,但願這只是一時牢騷。


刊於20131215.明報星期日生活.果欄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 

webpage tracking stats
PlayStation 2 Ga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