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電視迷,寫於 ViuTV 開台、港視敗訴的一天
今日是 4 月 6 日。香港的電視業發生兩件大事。一是 ViuTV 正式開台;二是港視(又)敗訴,「開台」兩個字,離王維基愈來愈遠。我倒想起了四日前的事。
4 月 2 日凌晨 12 時,我坐在客廳中央,全神貫注,盯著眼前電視機。聽過羅霖代表亞視遺下的臨終矚咐(「應該都要獨立」)後,我捧腹大笑了好一會,然後深深嘆了一口氣。
毫無疑問,這是一個時代的終結。我(對著電視)自言自語。
定一定神,用指頭按動遙按器,重新搜台。幾秒後,亞視不見了,但 ViuTV 於 99 台出現了。我連忙轉台,看到螢幕右上角那大大的 ViuTV 標誌,有點驚喜。此後半小時,我坐在客廳中央,全神貫注,盯著眼前電視機,為著新電視台的創意(《跟著矛盾去旅行》)、美女(Angela Yuen)而雙眼發光,摩拳擦掌。亞視之死?早已拋諸腦後。
毫無疑問,這是一個貪新忘舊的香港人。我(對著鏡子)自言自語。
比我更貪新,更忘舊的香港人,相信還多著。自從 ViuTV 宣布 4 月 6 日開台,並推出一連串節目宣傳片,愈來愈多人對這間新電視台翹首以待 — 有人為「波蘭蜜友」的微笑、耳語、番梘而浮想聯翩,笑不攏嘴;有人自備水煲和柴火,準備投入《太陽的後裔》熱潮。兩年前港視失牌,大家既為王維基不值,又明言對另外兩家獲牌的新台不予厚望。如今 ViuTV 開台在即,大家調轉槍頭,心繫新台,遺忘維基,甚至察覺不到連 HKTV 的 facebook page 亦已正式易名為 HKTVMall。港視(又)敗訴?大家已經無乜反應了 — 又或者,已經不知如何反應。
香港人如你如我,一樣現實。
時代的終結?電視真開始
而我有興趣深究的是,如今 ViuTV 開台,除了第一萬次證明「貪新忘舊」是香港人本性以外,究竟還代表什麼?有什麼啟示?ViuTV 的說法直接得很:這是「電視真開始」。
為何是「開始」?因為他們希望顛覆多年來香港人對電視的既有理解。 ViuTV 宣布開台的發布會播放了一段宣傳片,片中借用幾位老人家的聲音,勾勒香港大眾對電視的慣常想法:「睇電視最緊要就係睇劇」、「最好買晒外面的大製作返來播啦」、「新電視台當然要有電視大樓」、「挖埋識做戲的藝人過來」、「要成為大台」。係囉,係囉,這也是香港大眾的疑問。
假如你將以往理解香港電視台的框架,套在 ViuTV 身上,很抱歉,今日起你很可能要失望了。因為這家新電視台似乎無意遵照以往(無論無綫或港視都信奉的)方程式。從 ViuTV 近月的宣傳,以及該台管理層接受訪問時的言論,我們可歸納出新台的三點理念:
一、實况電視。
香港觀眾一直喜歡煲劇。多年來港式劇集之所以膾炙人口,甚至令你喘氣,教我肉緊,全因大眾能夠從公仔箱的戲劇裏窺見現實。程燦乞人憎,因為大家討厭新移民;方展博討人喜歡,因為他有種打不死的香港精神。ViuTV 的說法卻是,「最有戲劇性的不是戲劇,而是現實生活」,甚至講明公仔箱的年代已經過去,如今他們要「用真人演出人生」。
因此,新電視台將會少製作本地劇集,多做實况電視,比如各類型的旅遊節目(《跟著矛盾去旅行》)、五花八門的真人騷(《G1 格鬥會》、《煮吧!換咗我阿媽》)。在觀眾眼前演出的人物,不再是花旦、小生、明星、「偽人」,而是存在於現實生活的真人(又或努力扮真人的藝人)。ViuTV 聲言,這些真人將會比以往電視劇的人物,更有人性,更多矛盾,更加吸引。ViuTV 的發音跟「Real TV」相近,又強調電視「真」開始,都絕非巧合。
二、開放平台。
拜TVB多年孜孜不倦的教導(或荼毒)所賜,香港百姓向來將電視與「大」字畫上等號。我們認為電視台要生存,就要討好大眾(例如師奶);我們相信電視台的存在就是要成為大台,建立王國。而要成為大台,吸引大眾,電視台就要覓巨星,做大騷,逼高收視。至於ViuTV ,卻不欲遵照這遊戲規則,甚至直言「電視不再是一個王國」,而是「一塊無垠的創意板塊」。
即是什麼?魯庭暉曾稱,新電視台會是一個開放平台,不會進行大型挖角或採用固定藝員,他們反而希望鼓勵小型創作,人才流動。於是,在宣傳片中我們看不見大眾明星,卻找到板塊領袖(如林日曦、龍小菌、邵音音、蔣元秋)的蹤影。也於是,平台上眾生平等,大台明星(如林保怡)仍有位置,但網絡紅人一樣受到重視(而非像《網絡挑機》一樣,被視為入侵者、挑戰者,甚或騎呢怪)。
三、接軌世界。
從前,香港電視就是香港故事。大眾打開電視,不單接收娛樂,還得以窺見「香港人」如何生活,因何而喜,為甚而悲。那麼多年來,大家對「本地電視」不離不棄,心存希冀,很多時候都不過於「本地」與「電視」之間那道似有還無的牽絆。
ViuTV 卻主張與世界接軌,還表明「我們的創作屬於香港,但不止於香港」。從魯庭暉的發言聽來,他們不希望單純做一間本土的山寨廠,而是期望立足本土,結連世界。所以,他們聲稱會引入一流外國節目(如《太陽的後裔》),提供高質素的選擇;並嘗試努力製作自家作品,將本土創意結晶輸出全球。
於是,在開台日的今天打開 ViuTV,你也未必會看到香港人的臉孔。節目表上,更多的是為數不少的外購節目。
電視世界三趨勢
以上三點,基本上跟香港人多年來(由 TVB 孕育出來)的電視觀,格格不入。但從媒體研究的角度來看,它們又正正符合當下電視世界的三大趨勢。
一、真人化。很久以前,全世界的電視台都以戲劇掛帥,但隨着九十年代英美有線電視的興起,各家電視台由於競爭激烈,開始發展 reality TV 的類型,與傳統戲劇相比,它成本較低,亦容易有新鮮感。此後十多年,各類型的實况節目,無論是資訊娛樂節目(infotainment)、真實肥皂劇(docusoap)、遊戲真人騷(reality gameshows),都大行其道,風靡全球。
二、分流化。在網絡年代,資訊爆炸,媒體如細胞分裂。昔日的「大」字是電視媒介生存的不二法門,但今天它開始成為負累。在競爭劇烈加上對手眾多的環境下,如今電視台有的繼續炮製驚天大騷、台慶巨獻,但更多的卻在摸索小眾口味,希望吸引一班臭味相投的觀眾。
三、全球化。媒體愈來愈多,本土的觀眾人口卻來來去去都差不多。因此,全世界的電視台都要學習全球化的遊戲,有的地方處於文化弱勢,唯有從外地買入適合的大熱節目,有的國家身處強勢,於是不停將創意燈泡,變成可以被複製到世界各地的賺錢商品。
這時候,你或許會問:哪一套電視觀才是合適的?是以往大家抱持的一套?還是今天漫延全球哪一套?
這無關對錯。作為香港的電視迷,我會如此理解:兩年前香港電視(HKTV)既挖角,又瘋狂拍劇,為的是牽起是一場香港式的電視革命。那場(最終沒有發生的)革命,無論內容和理念,均脗合長久以來香港人的電視觀,因此成功獲得大眾毫無保留的瞓身支持。如今開台在即的 ViuTV,走的卻明顯是另一路線:它試圖切入全球電視的大趨勢,掀起截然不同的另類電視革命。就如魯庭暉早前所言,ViuTV 要做的,是「無綫唔捨得做的東西」。
香港觀眾有福了
從娛樂的層面來看,這鐵定是廣大香港觀眾的福氣。起碼由 4 月 6 日起,大家所能享受的電視娛樂,將較一台獨大的年代,豐富得多。以下不是廣告:不想看楊怡的觀眾,今天起可轉台看宋慧喬;不想再跟朱千雪第七十四次穿越時空的觀眾,終於可以跟著矛盾去旅行。如是者,我們甚至可以預期,不少曾對香港電視台失望而轉投外國綜藝節目(如韓國《無限挑戰》)的觀眾,可能對 ViuTV 的路線有所感覺,因而回流。起碼,望返幾眼。
但請記住,這僅限「娛樂」的層面。
需知道,追溯歷史,香港的電視之所以有趣,甚至令販夫走卒與大學教授,一同心動,全因它不單是平民娛樂,更意外地訴說香港故事,成就本土文化。這個意外是怎樣煉成的?專研電視的學者馬傑偉會告訴你,是《網中人》、《獅子山下》、《大時代》的功勞。換言之,答案是三個字:電視劇。而王維基,之所以執著於拍劇,同因深明此道。早兩星期他仍公開稱,香港如不想喪失自己的文化、思想,電視劇製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香港觀眾的不幸
偏偏這一部分,ViuTV 並不重視(他們會拍劇,但是有限量製作)。而 TVB……眾所周知,只會繼續拍多幾十萬集《愛回家》,外頭花紙或有不同(如《八時入席》),但意識形態一樣守舊。
從文化的層面來看,這鐵定是廣大香港觀眾的不幸。
因此,今天我心情矛盾 — 這邊廂 ViuTV 正式開台,大家終於可與「電視娛樂」四個大字重拾舊歡;但那邊廂,港視跟政府的官司再敗訴,意味著該台命運,以及王維基意欲振興創意工業、香港文化的大計,再度懸於一線。我快樂,我不快樂。
ViuTV 開台,大家肯定雀躍非常。如無意外,今天過後,不少人將會熱烈討論長毛與主席之間的情誼。但在興奮看著「波蘭蜜友」帶著香蕉和番梘去旅行的同時,也請大家勿輕易將 HKTV (像亞視一樣)拋諸腦後。沒錯,貪新忘舊是香港人的天性,但別忘記,鋤強扶弱從來都是我們的拿手好戲。
今天起,這無疑一個新電視年代。但我們不用滿足於此。
香港人值得更百花齊放的電視,以及既能娛樂,又有文化的,燦爛電視時代。
(刊於《立場新聞》。部分內容改寫自《電視真開始?一個時代的終結》,載於 2015 年 10 月 25 日《明報》星期日生活)